推進農村生活污水、黑臭水體治理,《山東省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規劃(修訂版)》發布
日前,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山東省自然資源廳山東省水利廳聯合印發《山東省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規劃(修訂版)》,主要目標到2025年,著力打造生態保護樣板區,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力爭上游,干流水質超過黃河流域平均水平,大氣環境質量改善幅度達到全省平均水平,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完成國家任務要求,流域內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生態系統穩定性明顯增強。
《規劃》提到,“實施綜合整治,有效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包括下面三點內容:
(一)加大農村環境整治力度
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以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等為重點,開展新一輪農村環境整治。2025年年底前,全省新增完成16700個行政村整治任務。以緊鄰黃河干流和主要支流的鄉鎮政府駐地和中心村等為重點,深入開展村莊清潔和綠化行動,建設清潔宜居美麗鄉村。(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推進農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以黃河、南四湖、東平湖等沿線縣域村莊、飲用水源地保護區范圍內村莊、鄉鎮政府駐地和中心村村莊等為重點,因地制宜選取污水處理或資源化利用模式,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2023年年底前,基本完成黃河干流、大汶河流域、南四湖流域內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動生活垃圾源頭分類和資源化利用,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推動農村廁所、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設施設備和村莊保潔等一體化運行管護。(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實施農村黑臭水體治理。統籌實施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及水系綜合整治,合理選擇治理技術模式,實施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態修復等工程,2023年年底前,基本完成沿黃9市已排查出的1109處農村黑臭水體治理。進一步加強遙感與地面監測“星地協同”,形成農村黑臭水體常態化動態監管機制,對于新發現的農村黑臭水體及時納入清單管理。(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實施農業面源污染治理
強化養殖業污染治理。以畜牧大縣和規模養殖場為重點,開展規模化生物天然氣工程和大中型沼氣工程建設。推動畜禽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提檔升級,鼓勵推廣截污建池、收運還田等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模式。嚴格落實養殖水域灘涂規劃制度,依法依規清理不符合要求的水產養殖設施。2025年年底前,沿黃9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保持100%。(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省畜牧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推進種植業污染治理。持續推進農藥減量增效控害工作,推進測土配方施肥、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汛前對河湖岸堤內的秸稈等農業生產廢棄物,組織開展清理;對沿河湖岸堤周邊、支流溝渠等堆存的畜禽糞污,督促責任養殖場(戶)予以收集處置,符合條件的可用于還田并覆土。持續開展農田氮磷流失、地膜殘留污染監測,對10萬畝及以上農田灌區灌溉用水開展水質監測。(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省畜牧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加強灘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
統籌黃河灘區生態空間和農業空間,依據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推進土地利用結構調整,實施灘區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因地制宜推進灘區退地還濕,打造灘河林草綜合生態空間,加強灘區水生態空間管控,提升下游河道行洪和滯洪沉沙功能。建設黃河防汛防浪林,嚴禁圍河造田、種植阻水林木及高桿作物,建設耕地、林草、水系、綠帶多位一體的黃河灘區生態涵養帶。以保障防洪安全為前提,兼顧生態建設,合理發展生態農業、綠色養殖業和生態旅游業,嚴格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嚴厲打擊亂捕濫獵鳥類、非法開礦采石、挖砂、取土等破壞生態行為,維護灘區生態安全。(省公安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畜牧局、山東黃河河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加強灘區生態環境治理。加強黃河流域(山東段)總氮管控,確保黃河干流總氮濃度得到有效控制。實施灘區污染治理工程,加強遷建后的黃河灘區生態修復治理。對于就地安置的灘區村莊,因地制宜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強灘區水源保護。在灘區稻田大力推廣綠色種植技術,加強東明縣、鄄城縣等灘區內的畜禽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并逐步降低散養比重。推動北大沙河、錦水河等重要入黃支流建成“一河口一濕地”。(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省畜牧局按職責分工負責)